DB54∕T 0403-2024 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(西藏自治区)
ID: |
B653E21D5E4942FEB1EE95F95BC9600B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37 |
页数: |
8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/10/20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150,CCS B 52 54,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,DB54/T 0403—2024,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,2024-09-15 发布2024-10-15 实施,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,DB54/T 0403—2024,I,前 言,本文件按照GB/T 1.1—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: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》的规定,起草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,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,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,本文件起草单位: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、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、华能西藏雅鲁,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藏木水电厂、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水产处、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、,山南市农业农村局、西藏中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件主要起草人:曾本和、旺久、王金林、王万良、申剑、刘晓锐、周荣柱、宁立宏、王润锦、,王琳、文静豪,DB54/T 0403—2024,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,1 范围,本文件规定了双须叶须鱼(Ptychobarbus dipogon)人工繁殖条件、亲鱼选择、人工催产、产后护,理及受精卵孵化的技术要求,本文件适用于双须叶须鱼的人工繁殖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,3 术语和定义,3.1 亲鱼,形态特征符合分类学上双须叶须鱼的有关规定,具有繁殖能力的雌、雄鱼,3.2 人工繁殖,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、排放和产出,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,苗种的技术措施,3.3 效应时间,从末次注射催产药到开始发情时所需要的时间,4 繁殖条件,4.1 繁殖时间,2月~3月,4.2 繁殖环境条件,暂养密度10 kg/m3~20 kg/m3,水温9℃~13℃,溶解氧≥6 mg/L,其他水质指标符合GB 11607的规定,5 亲鱼来源、运输、暂养和选择,5.1 亲鱼来源,亲鱼来自天然水域或经人工培育至性成熟的子代,DB54/T 0403—2024,5.2 野生亲鱼运输,野生亲鱼用活鱼运输设备充氧运输到繁殖基地,运输时间应小于2 d,运输水温9.0 ℃~13.0 ℃,溶,解氧≥6 mg/L,5.3 亲鱼暂养,水温9.0 ℃~13.0 ℃,密度10 kg/m3~20 kg/m3,溶解氧≥6 mg/L,氨氮≤0.1 mg/L,亚硝酸盐≤,0.01 mg/L,暂养时间应不超过7 d,5.4 亲鱼选择,亲鱼质量,体质健壮、无病无伤、无畸形,体色鲜艳、鳞鳍完整,亲鱼表观特征,5.4.2.1 雌鱼,体长≥36 cm,体重500 g以上。腹部膨大、柔软,有明显的卵巢轮廓,肛门略突出、发红,倒提腹,腔下塌,5.4.2.2 雄鱼,体长≥35 cm,体重490 g以上。大小均匀,繁殖季节各鳍条尤其是臀鳍分布有珠星,触感粗糙,腹,部狭长,轻压腹部,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,遇水即散,6 人工催产,6.1 催产药和剂量,亲鱼用150 mg/L MS-222浸泡5 min麻醉。1针注射,每千克雌鱼注射10 mg 脑垂体和10 μg促黄体素,释放激素类似物;每千克雄鱼注射5 mg 脑垂体和5 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,催产药物溶剂为注射用,葡萄糖或生理盐水,胸鳍基部注射。雌鱼催产效应时间为48 h~72 h,雄鱼效应时间为24 h~48 h,6.2 采卵和采精,用毛巾擦干鱼体,将鱼卵挤入盆内,将精液挤入5 mL离心管中,精液置于2 ℃~5 ℃冰盒中保存,6.3 授精,按雌雄比1:1~4:1将精液加入鱼卵,羽毛搅拌均匀,沿盆内壁加入鱼卵体积1/4~1/2的水,搅拌均,匀,静置1 min,6.4 清洗,鱼卵受精后用清水反复漂洗,洗去受精卵中多余的精液及卵粒中的脏物,直至卵粒清澈无杂质,7 产后护理,DB54/T 0403—2024,产后亲鱼存放于入水口处,用溶解氧充足,且流量大于70 L/min流水缓冲30min,再注射10万单位~,20万单位青霉素钾。之后每天使用1%NaCl+0.1%NaHCO3浸泡1次,每次浸泡12 h,连续浸泡2 d~3 d,用,于外伤消毒和伤口愈合,8 受精卵孵化,8.1 孵化装置,孵化框构成可参见附录图A.1~图A.3;瓶式孵化器应符合附录图A.4~图A.8,8.2 孵化方法,水温12 ℃条件下,前5 d在平列槽中孵化框内孵化,5 d以后,鱼卵转移至瓶式孵化器中孵化。孵化,水温10 ℃~16 ℃,溶解氧≥6 mg/L,其他水质指标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。平列槽中孵化框水流速0.01,m/s~0.02 m/s,水交换量为3次/h~5次/h,孵化密度4粒/cm2~6粒/cm2。孵化器进水管出水口的水流速为,0.1 m/s~0.2 m/s,孵化密度为0.3万粒/L~0.4万粒/L,8.3 孵化管理,孵化过程中水霉防治药物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。每天定时测定水温、溶解氧,并做好孵化记录,DB54/T 0403—2024,A A,附录A,(资料性附录),孵化装置示意图,图A.1 孵化槽及孵化框平面图,图A.2 孵化槽及孵化框平面图,图A.3 阻流板结构图,DB54/T 0403—2024,图A.4 瓶式孵化器系统,注:1、积水池;2、孵化组;3、孵化器;4、收集槽;,图A.5 瓶式孵化器系统侧面图,注:3、孵化器;5、生产支架;6、横向水管;7、进水管;8、进水软管;31、孵化桶;6……
……